西亭鎮聚焦“黨建強村、雙百倍增”計劃,緊扣“黨建引領壯筋骨 蓄勢賦能促增收”書記項目必答題,通過黨建引領、資源整合、多元賦能,助推村級集體經濟“提標倍增”。2023年村營收入增幅達9%,可持續性收入占比提高11個百分點,6個村實現了超100萬的階段性目標。
一是組織引領明方向,“黨建筆”擘畫“發展圖”。把黨建引領作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“紅色引擎”,推動組織優勢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,以高質量黨建賦能村集體經濟發展。黨建共建“解題”。鎮黨政班子成員下沉掛鉤村(社區),專題謀劃、蹲點指導、定期問效,選派3名年輕干部擔任駐村“第一書記”,幫助謀劃村集體增收路徑,為集體經濟發展蓄勢賦能。調查研究“破題”。堅持問題導向,對全鎮11個村(社區)逐一“把脈會診”,實地走訪摸清村情家底,交流座談討論發展思路,匯總形成《西亭鎮村(社區)集體經濟發展增收項目清單》,全年共排出重點增收項目12個,組織調研觀摩250人次。掛圖作戰“答題”。按照“因地制宜、科學規劃、多元發展”思路,研究出臺《關于西亭鎮2023-2025年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富民增收十條舉措,因村制宜制定《西亭鎮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計劃任務分解表》,找準路徑、明確時序。
二是資源整合促增收,“小項目”撬動“大振興”。以增強造血功能為根本,以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目標,整合資產、資源、政策等,推進強村富民“齊步走”。資產增值疏通“活血”經絡。按照“摸清家底、盤活資源、促進增收”,整合西亭社區家宴中心、紗場老衛生院、華東職校等18處鎮級閑置資產,交由村集體經營管理,全年助村增收88.6萬元。資源整合提升“造血”能力。整合土地、資金等要素,有序推進華蘆村、李莊村、西禪寺村等村高標準農田項目,累計建成連片高標準農田6300畝,編制規劃2024年度74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以“村經濟合作社+種糧能手”的模式,每年增加村營收入70余萬元。借力發展強化“輸血”保障。堅持將產業項目、扶持資金等向村(社區)傾斜,整合政策資源,匯聚發展合力。龍壩村建設30畝連棟大棚,獲取上級補助資金90萬元,每年可增加村營收入12萬元。
三是多元賦能強聯動,“土特產”進階“大品牌”。深化拓展“支部+合作社+電商”發展模式,推動龍頭企業示范帶動、直播帶貨創新路徑、品牌產業提質升級。堅持產業賦能。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,采取村村抱團、聯合發展的路徑,實現全產業鏈同頻共振。建成南通百潤餐飲農副產品供應鏈中心,輻射西禪寺村、草廟村等十多個新型合作農場,打通企業、村集體、農戶攜手發展的綠色通道,實現利益深度鏈接、供需深度契合。堅持電商賦能。創新“支部+直播”帶貨模式,以打造“一村一產”特色為抓手,鼓勵支部黨員直播帶貨,讓“農產品”搭上網絡電商“快車”,西亭“亭醇”大米通過直播銷售,年營業額達8萬元。堅持品牌賦能。圍繞生態化、特色化、精品化要求,加大涉農商標和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,挖掘優質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潛力,積極推進同樂草莓、草廟黃桃、九總渡大米等“一村一品”品牌培育,提升“風雅西亭”特色農產品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