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建強基 六力善治丨東社鎮東社社區黨總支:“紅”領網格添活力 細“治”入微促提升
近年來,東社鎮東社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,因地制宜劃分工業園區、農業園區、居民小區、老鎮區等4個不同類型紅網格,探索形成“紅色先鋒、雙建雙助”精細化管理模式,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效能。社區黨總支先后榮獲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、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。
積極應對拆遷安置小區物業撤離棘手情況,充分發揮紅網格黨支部堡壘作用和黨員住戶先鋒模范作用,聯合社區干部、專職網格員、群眾骨干等組建“紅色服務隊”,建立“紅色服務隊提前介入—黨員志愿者帶頭解決—紅網格支部兜底負責”過渡期接管機制,探索建立環境整治、法律咨詢等6類15項惠民服務清單,讓小區居民居有所安、居有所宜。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實踐,指導成立東社花苑業主委員會,社區黨總支牽頭,依托居民議事會、人大代表接訪日、有事好商量等,對與居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重點事項廣泛開展協商議事,有效解決攝像頭安裝、新增停車位等急難愁盼20余件。
社區農業園區占地1300畝,其中農業項目用地767畝,占比近60%,內有南通天采果蔬種植有限公司、成威家庭農場、杰飛草莓園等農業大戶7家、散戶20家,居住人口1150人。完善升級“排查預警—協調聯動—總結上報”閉環處置機制,有效解決同行惡性競爭、大棚周邊臟亂差、田間界址糾紛等矛盾62起,按時辦結率達100%。堅持助力“三農”服務前移,緊盯農業發展供需不平衡、農民就業不穩定等現實問題,因時制宜搭建“散戶種植—大戶回購”“園區招工—群眾應聘”的“紅色橋梁”,提供“家門口”就業崗位50個,增加人均收入2.6萬元。
針對老鎮區留守老人、流動人口較多,生活習慣、風土人情不同的實際,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網格管理服務深度融合,常態化提供政策宣講、巡邏防范、困難救助等五大服務。深化服務精細度,推出“居民點單、社區接單、志愿派單”的菜單式志愿服務,開展“愛心圓夢微心愿”“志愿服務我先行”“鄰里助餐鄉村行”等文明實踐活動62場,受眾近2500人次。聚焦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、留守在家的婦女兒童,30名先鋒黨員結對幫扶,明確“幫代辦”“就近辦”“上門辦”3大類10件事項,每月一次做好“短信問候、電話關心、敲門陪伴”關愛服務,讓志愿服務“軟實力”成為品質生活“硬支撐”。
近年來,東社工業園區逐漸擴容增新,企業陸續入駐,現有梅加爾、浩誠幕墻等大小企業46家。為強化服務、助企發展,社區黨組織用好“村居吹哨、局辦報到”工作機制,協同經發、建設、綜合執法等相關鎮級職能部門,組建“紅小二”服務隊,推出“一串政策錦囊包”“一套業務流程圖”“一次上門協商會”等“六個一”服務套餐,幫助解決企業用工招聘、外來員工住宿等問題22件。堅持勤跑園區、勤入樓宇、勤訪企業,及時上報處理路面坑洼、路燈故障等隱患問題15個,用心用情服務保障園區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