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支部一實事 | 十總鎮: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集中辦好一件事
今年以來,十總鎮扎實推進“一支部一實事、一黨員一承諾”活動,聚焦群眾急難愁盼,精準謀劃確定鎮級重點實事項目61個。從文娛創新到環境治理,從便民服務到幫辦代辦,廣大黨員“亮身份、亮承諾、亮行動”,一件件群眾關切事、憂心事正逐步轉化為滿意事、舒心事。
初夏時節,走進十總鎮金霞路、朝陽路商業集聚區,道路兩旁人行通暢,商鋪門前整潔有序,路牙整齊向遠延伸,呈現出一派宜人景象。這得益于城管隊黨支部近期開展的“集聚區道路專項整治”實事項目。
金霞路、朝陽路作為主要集聚區人口密集,道路沿線商戶林立、流動攤販眾多,經營活動活躍,一直是“熱鬧”的代名詞。然而,前期調研發現,區域內攤販違規占道經營帶來的交通安全隱患,以及部分商鋪廚余垃圾亂堆亂放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,已成為困擾附近居民的“心頭事”。為此,城管隊黨支部牽頭,聯動31家地區商戶,集中開展了為期30天的“集聚區道路專項整治”行動,著力提升鎮街精細化管理水平,切實增強群眾幸福感。
行動中,黨支部確立了“干凈清爽、規范長效”的目標,采用“全面排查+重點整治+長效鞏固”的工作模式,組織9名支部黨員帶頭,帶領11名入黨積極分子和26名商戶組成志愿服務隊,針對違規占道、道路環境差等問題進行集中攻堅。全面排查清理階段,服務隊通過“機械+人工”協同作業,清掃沿路店鋪5家,清運暴露垃圾5處,清理亂堆亂放3處,遷移違規攤販9個,道路面貌煥然一新。針對十總農貿市場、十總小學交通管理重點區域,建立“早、中、晚”巡查監督機制,確保人車分離、攤販規范經營、商戶門前整潔,尤其是在早、晚高峰階段,通過增設先鋒志愿崗的方法,號召其他黨員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管理,進一步增強巡查力量。同時,黨支部聯合鎮維修隊對路面路牙進行修繕,切實保障了群眾便利出行。
接下來,黨支部將建立健全“檢查—整改—提升”閉環管理機制,強化常態化巡查。同時,積極引導更多黨員、網格員、入黨積極分子及商戶攤販加入自治共治隊伍,凝聚鎮街建設合力,共同繪就十總鎮域環境優美、秩序井然、宜居宜業的新畫卷。
廟會是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,對增強群眾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。然而,以往十總鎮廟會形式單一、內容不夠豐富,吸引力、影響力不強 。為此,社會事業辦黨支部以“支部實事”為契機,錨定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獲得感目標,針對四月廟會活動,精心策劃“文明向新趕廟會 產業唱戲促振興”攻堅行動。
過程中,黨支部堅持問題導向,通過專題議事會、座談會等形式,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建議22條,并圍繞“內容創新”“品質服務”“亮點打造”三個方向建立實事清單,組織三支黨員攻堅小組協同發力:一是聚焦活動內容升級,社會事業辦黨支部聯合鎮醫療、社會保障和派出所等部門,開展“法治護航 法治潤心”普法宣傳活動,內容涵蓋民法典宣傳、電信反詐等,吸引眾多群眾參與;二是聚焦市場吸引力提升,成立黨員服務隊,6名黨員深入村組農戶,精選二爻番茄、狼山雞等特色農產品,創新打造“鄉土優品”展銷專線2條;三是聚焦特色亮點打造,安排“菁農先鋒”志愿隊,整合資源、籌措資金、對接第三方,對民俗表演、特色美食、手工藝品展銷等區域實施展位提升改造工程。新增的燈光帶、廟會文化臺、鮮花展等,成為游客駐足拍照的熱門打卡點。活動期間累計吸引參與人次1.1萬,同比增長20%,光明網、江蘇文明網等國家、省市級媒體先后報道。
下一步,黨支部將系統總結本次活動經驗,立足居民文化需求,持續優化文化供給,著力構建鎮域文化活動創新發展長效機制,讓文化惠民成果更可持續、更暖民心。
“21組農田灌溉渠道建得比較早,已經有10來年了,老化破損、滲漏嚴重、排水不暢等問題日益突出,嚴重影響我們的糧食生產。”二爻社區居民代表在紅網格之家向值班黨小組長反映道。黨組織接訴即辦,第一時間組織4名黨員實地核查。經深入調研和民意聽取,決定將“渠道升級改造”列為支部重點實事項目。
項目實施過程中,黨支部堅持問題導向,緊盯渠道滲漏嚴重、排水不暢等問題,分類建立攻堅清單,通過組建黨員攻堅專班,高效開展“渠道提升”行動,實現農業用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整體升級:一是開展“隱患清零”專項行動,組織9名黨員技術骨干逐個排查出滲漏點位23處,同步落實維修工作,保障汛期輸水安全;二是實施渠網更新工程,由農水專業黨員牽頭成立服務小組,牽頭協調第三方開展渠道改造,全程跟進管材比選、溝槽開挖驗收等關鍵環節,改造維修渠道1.5公里,切實解決“跑冒滴漏”,灌溉覆蓋面積擴大至380畝,同比提升10%;三是構建長效機制,建立“周巡查、月保養、季評估”制度,組織黨員按照就近就便原則,定期對渠道狀況進行監測,確保問題發現及時、整改及時。
接下來,黨支部將不斷完善“巡查—反饋—整改”快速響應機制,提高“回頭看”復查頻次,動態掌握各片區渠道運行情況,精準解決農田用水問題,為鄉村振興和農民持續增收筑牢堅實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