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“組工干部在基層”活動安排,科室近期走訪了五接鎮轄區內的村(社區),重點調研了經濟薄弱村張大圩村。
資源缺,底子薄
“都說五接是個寶地,靠江吃江,靠島吃島,我們村是什么都沒得靠,少資源、無產業,是個典型的資源短缺村。”村黨總支書記陳紅亮感慨地說。張大圩村位于五接鎮東北角,與如皋市九華鎮接壤,與開沙島相距10公里,村里有2450畝農用地,是一個純農業村。產業基礎薄弱,僅有一家加工小作坊和兩間鄉村小賣部,90年代村辦企業改制,經產權界定后,村里未獲得集體資產,村域范圍沒有一條縣道、省道、國道,與外界相通僅靠幾條農路,大型車輛難以進出,產業發展受到制約。“2024年村營收入雖然比2023年有了較大提升,但是日常運維費用、人居環境整治等開支較多,增收壓力比較大。”分析情況時,陳紅亮面露難色。
想“翻身”,先“自救”
2023年起,區里出臺“黨建強村·雙百倍增”十條舉措,推動“鎮資村管”,在鎮黨委的統籌下,張大圩村獲得了李港衛生院和天后宮瑞誠路24間商鋪,目前已出租6間商鋪,為集中區外來人口提供購物、休閑、餐飲等商業配套服務,每年為村增收4萬元,剩余18間商鋪將改造為員工宿舍租售給企業,預計每年增收20萬元,李港衛生院待進一步修繕改造后為企業提供倉儲服務,預計每年增收9萬元。陳紅亮介紹,“這幾年,村里還積極承接各類民生工程,如G40高速配套‘三改’工程、農村散戶污水納管工程,這些能為村里帶來約14萬元的收入。”
“強帶弱”,拉一把
鄰近的天后宮村是五接鎮工業集中區所在地,全村現有企業50余家,其中規上企業29家,外來人口近1萬人,工業資源豐富、居民消費需求大,2024年村營收入超200萬元,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工業強村。在鎮黨委的推動下,天后宮村與張大圩村簽訂了幫帶發展協議,傳授“致富經”,找準“增收策”,成立強村公司,帶動周邊村共同參與天后宮商業街項目開發。目前,已經完成一期拍租,出租率超80%。“這個項目,村里能分紅約15萬元,下一步,我們將主動參與做好項目運營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共同受益。”談到未來的發展,陳紅亮充滿信心。
思路一變天地變,“無中生有”出新招。經濟薄弱村雖然基礎情況千差萬別,但有著許多的共同特征,比如位置偏僻,缺資金少資源,無資產無產業,短時期難以自己翻起身來。張大圩村的探索啟發我們,要打破“就村抓村”的路徑依賴,一方面鎮級層面加強統籌,資源項目向薄弱村傾斜,另一方面探索“強弱聯合”共建共享的發展模式,推動農村集體經濟“齊步走、攜手進”。